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宝马新能源被曝存缺陷:卖出一辆,召回一辆?

2023-03-03 02:58490

全球销量最好的豪华车品牌,正在深陷新能源转型的泥淖中。

近日,宝马发布了一下起近9.4万辆的车电动车召回计划。结合近两年来宝马新能源的销售数据,几乎达到了卖一辆,召回一辆的程度。此外,在此前半年内,宝马还分别发起过两起大规模召回,三次累计召回超过32万辆。

频繁返厂的新能源

近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要求,分别召回旗下i3、iX3、i4、iX等多款纯电动汽车,共计召回约9.4万辆。

其中,被召回原因包括:一,高压蓄电池控制单元电压监控阈值设定不合理,软件可能误判导致车辆充电意外中断或高压系统关闭,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中断;二,软件信号隐患导致车辆外行人保护警示音可能无法响应,增加行人受伤风险;三,前排乘客座椅模块控制单元软件问题,可能导致安全气囊不可用。

     

此次车辆被召回原因中,仅电池电压监控阈值设定不合理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动力中断一项,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下,车辆行驶时突然失去动力,这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对于被召回车辆,宝马方面表示,“将进行软件编程,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是通过OTA来解决,还是4S店升级解决,并未明确说明。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息,宝马此次召回车辆生产时间,主要集中于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间。但据宝马集团2021年及2022年财报,在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交付分别为4.8万辆和4.1万辆。考虑到新能源车销量在中国市场仍处于增长阶段,每年销量递增,由此可见,宝马此次召回多达9.4万辆纯电动车,已经超过了近两年销量之和,达到了卖一辆召回一辆的程度。

事实上,这并非宝马旗下电动车近期首次发起车辆召回事件。

今年1月,宝马因“软件问题可能发生组合仪表黑屏,无法显示必要的车辆信息(例如车速等)存在安全隐患”召回共计171828辆国产5系汽车,其中所包含的宝马530Le车型,便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而在去年7月,由于存在起火隐患,华晨宝马及宝马中国分别在中国市场召回宝马5系、宝马7系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计约58000辆……

宝马智能化=新势力3年前水平?

频频召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宝马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尴尬处境。

早在12年前,宝马集团便发布了名为“i”的新能源品牌。彼时,宝马对于新能源领域有着极大的野心,计划到2020年时,宝马新能源产品将会达到15%—20%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宝马的新能源之梦泡汤了。

2013年—2014年,宝马先后推出并上市了i3、i8两款新能源车型。新车上市后,i3上市第一年仅卖出311辆,i8推出两年后销量刚到10000辆的销量成绩,远远未能满足增长预期。至2016年,宝马i系列车型研发又经历了核心高管出走,同时挖走大量骨干的闹剧,整个“i”品牌研发工作近乎停滞。

到2019年,“i”品牌的销量也陷入颓势,年销量同比增速明显放缓。i3与i8失意新能源市场后,宝马并未放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在2020年时推出了宝马iX3,随后又推出了i4等多款车型,然而此次召回的9.4万辆新能源车中,大部分属于这一阶段推出的。

新能源布局频频失利之下,与宝马布局新能源同期起步的特斯拉以及比亚迪等车企,却一路狂飙突进。以三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为例,2022年全年,比亚迪中国销量近18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08.2%,排名第一。特斯拉中国销量超44万,位列第二。而宝马中国区主要代表华晨宝马2022年销量仅5.6万辆,远低于前两者。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在新能源行业飞速发展的最近四五年,宝马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有业内人士直接在测评宝马i3等系列车型后直言,“宝马新能源车目前的智能化水平,基本上相当于新势力们三年前的水平。”

根据车质网2022年投诉量的数据显示,排在投诉量前十的车型中,主要问题集中在销售欺诈与宣传不符、承诺不兑现以及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智能化体验差、黑屏、开裂等。令人意外的是,排在这份榜单前两位的竟然是宝马旗下的X3和5系,分别位列“冠亚军”。

    

与宝马集团旗下燃油车带给消费者迥然不同的使用体验,不禁使得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调侃,“宝马新能源车,除了车标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主观放缓节奏还是被迫掉队?

“从2011年就开始新能源转型,如今却被竞品远远甩在身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采用了保守策略”,智能汽车创新研究平台合伙人洪泽鑫告诉新浪财经,类似于宝马这种传统的造车模式,往往追求万无一失,很难比得上新势力们“快速”创新的模式。

在他看来,“新能源车发展早期,宝马等传统车企在转身时总是存在巨大惯性,内部几十个部门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供应商体系复杂,创新落地较难,种种因素导致了发展节奏一再滞缓,进而导致了转型发展速度变慢”。与之相反,新势力没有历史包袱,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定义一辆汽车,他们有着初创企业和互联网人独有的快准狠思维,能在智能化上打破常规车厂思维,带来新思维,引入新概念,从而占领新市场。

“我认为宝马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赛道上,要跟互联网公司学一个‘快’字。丢掉历史包袱,要从用户角度去打造‘新概念’。现在汽车的电动化让造一辆车的门槛变低,零件变少,如果理念不够创新很难出彩”,洪泽鑫表示。

不过,宝马CEO奥利弗·齐普斯却在去年公开表示,电动汽车仅仅是过渡,真正的下一个趋势是氢能。他给出的理由是,在补能效率方面,氢能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而电能由于固有特性,已经无法做到更高的效率。

此言论一出,国内市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宝马作为老牌车企,有着自己的发展步调及策略,不能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相提并论;另一种认为宝马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了13年的购置补贴戛然而止。与此同时,由特斯拉发起的价格战模式,又开始牵动着整个新能源车企不断降价,行业厮杀越发激烈。

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当下,留给宝马新能源思考的时间,不多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七问汽车“价格战”
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近段时间以来,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价格

0评论2023-03-25121

送牌照、送新车,汽车价格战渐入高潮,消费者开始观望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

0评论2023-03-25113

恒大汽车停产风险下不忘“画饼”:给我290亿,我能造出更多车!
停牌许久的恒大汽车,以一纸公告再度出圈。日前恒大汽车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停产风险,但恒大汽

0评论2023-03-25108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

0评论2023-03-25117

江苏一宝马追尾奥迪,奥迪车主及同伴遇难,好友:他是家中顶梁柱
3月22日晚,江苏宿迁泗洪县一辆宝马车追尾撞上一辆奥迪车。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时奥迪车内共有四人,一起坐在后座的车主与其好友均抢救

0评论2023-03-25121

存火灾隐患,现代、起亚在美国召回超57万辆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现代和起亚正在美国召回存在火灾隐患的超过570000辆汽车。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在美国召回近568000辆汽车,起亚汽车召回3500

0评论2023-03-25140

何小鹏不要做那个最惨的人
在交出了一份全年亏损额度最高的财报后,小鹏汽车股价意外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过去一年,曾经问鼎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交付量跌出前三,和蔚来差0.18万

0评论2023-03-2576

永达汽车公布2022年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4.25亿元 同比下降42.52%
永达汽车(03669)公布2022年业绩,包括代理服务收入在内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735.2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下降7.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

0评论2023-03-25101

赛麟汽车之死:主业是骗补,副业才是造车
无论成败与否,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大多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好闯荡一番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为了骗取投

0评论2023-03-25105

绿氢电解槽需求大增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
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

0评论2023-0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