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暴力维权”的背后,或许是特斯拉更狠的降价

2023-01-12 02:53490

2023年开年伊始,作为汽车行业的“破坏者”,特斯拉在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了车市的新一轮风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流量异常火爆。

特斯拉中国宣布两款重磅车型——Model 3和Model Y降价:Model 3的起售价从26.59万元降为22.99万元,Model Y的起售价从28.89万元降为25.99万元,最高降价幅度达到4万元。

正当我在降价当天为特斯拉门店的安全感到担心的第二天,全国各地的“维权”报道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暴力式维权”。

    

在降价前夕,尽管特斯拉事先没有针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通知涨价,但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发布了涨价通知,特斯拉会涨价甚至维持原价成为了用户的心理预期。

与此同时,从2022年底开始,特斯拉为了加速用户提车,推出了保险优惠等政策,相信有很多用户为了抓住这一波优惠和年关用车高峰期而选择了提车。

虽然买车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公平买卖,但用户刚刚提车就降价几万元,成为新一批被收割的韭菜,内心诚然是无法接受的,拉横幅和维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特斯拉车主的“降价维权”诚然是法理上站不住脚的事情,毕竟没有人强买强卖,也没有人坑蒙拐骗,最终所谓维权变成暴力事件,那就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而言,在享受电动智能汽车新生活的同时,也要接受这个市场的不同之处,包括续航衰减、充电难、保值率低和换代快等等问题,当然还有特斯拉车主正在面对的汽车持续降价的问题。

翻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油改电“汽车开始到如今全新的电动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售价要远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整体规模体量太小。

近几年来,产能不足、芯片等零部件短缺、电池原材料涨价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等因素叠加,新能源汽车的售价甚至还在不断上涨。

从市场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新能源车企已经达到了与传统燃油车企相当的百万辆规模体量,单车利润的增长和售价的下调是预期之中的事情。

    

汽车从来都不是保值资产,今天不是特斯拉降价,明天就是另一家拥有百万辆规模的新能源车企降价,或者说特斯拉不是今天降价,就是明天降价。

当降价不可避免,唯一痛苦的就是降价临界点之前购车的车主,实际上却有更多的新用户享受所有老车主一力促成的、更低的购车成本。

市场一直有传言特斯拉将会推出比Model 3定位和售价更低的车型,我认为大可不必。

一来Model 3 的车内空间已经非常紧凑了,再来一辆小车最好是两座版本;

二来Model 3 必然会持续下调售价,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特斯拉企业理念的必然结果。

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3年正式取消,小鹏汽车等车企维持2022年补贴后售价,而更多的车企则像比亚迪一样正式涨价。

    

然而,为什么只有特斯拉降价了?

首先是特斯拉有降价的能力和实力。

以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坐拥全球超百万辆规模,并且部分收入来自于自动驾驶软件和服务。

特斯拉真正让新能源汽车达成了汽车市场的标准规模体量,也是市场上唯一一家车企实现了这样的历史突破。

规模体量的突破极大降低了单车成本,再加上边际成本为0的软件收入,特斯拉的利润已经与千万辆规模的丰田相当,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特斯拉坚持不降价,或许我们都要说特斯拉赚那么多的钱,太黑心了。

其次,特斯拉要普及新能源汽车,必然要让其产品触及更多的用户,让更多的用户买得起。除了推出更低级别、更低价的车型,现有车型降价就是唯一的道路。

特斯拉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规模体量的增长和售价的下降,实现了良性循环。车企能持续保持盈利水平,而用户也能享受到越来越实惠的电动智能汽车产品。

     

特斯拉当年像极了传统车企眼中淘气的孩子,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传统车企一直想要的新能源汽车的样子——有足够的用户和市场,最重要的是也能实现盈利。

如果说特斯拉过去是汽车市场的另类,它给了汽车市场一个全新、甚至无法理解的可能;如今特斯拉还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类,它正在向所有新能源车企演绎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特斯拉的每一次涨价,都让部分车主因为“资产升值”而暗自窃喜,但市场上却风平浪静;

而特斯拉的每一次降价,绝大多数车主应该已经见怪不怪,却总能引发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维权”风波。

然而,特斯拉的降价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一次次“维权”也无法阻止这一进程,甚至我们也极有可能看到越来越多回归市场正常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售价。

    

新能源车企都在向着盈利的目标而努力,但选择的路径却截然不同。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它们用高端品牌的定位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盈利空间,或许无需达到特斯拉的全球布局和百万辆规模就可以实现盈利。

在特斯拉之后,理想汽车或许就是下一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车企,我们且看看它盈利之后的纯电动汽车又会如何发展。

在此之外,更多的车企采取了比亚迪那样的策略,是车海战略,也是运营和零售市场共同发力的策略,它们实现盈利的规模量级要求更大,时间也更长。

    

不管选择哪种路径,从长期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各大车企诚然深知这个发展趋势,但用户也需要深刻理解,不然车企的每一次降价,每一次新车型的换代,都要去维权,那就成为了一种工作,而不是享受电动智能汽车生活了。

维权的行为阻止不了特斯拉降价,要阻止特斯拉降价的只有用户,毕竟特斯拉的降价是越来越多用户选择购买特斯拉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不选择大家都选择的特斯拉,难道还要选择某个小众汽车品牌,下一次的维权保不定就是车企停产、售后无门了吧?

特斯拉的下一次降价或许会比想像中要来得更快、更狠,大家都做好准备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七问汽车“价格战”
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近段时间以来,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价格

0评论2023-03-25121

送牌照、送新车,汽车价格战渐入高潮,消费者开始观望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

0评论2023-03-25113

恒大汽车停产风险下不忘“画饼”:给我290亿,我能造出更多车!
停牌许久的恒大汽车,以一纸公告再度出圈。日前恒大汽车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停产风险,但恒大汽

0评论2023-03-25108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

0评论2023-03-25117

江苏一宝马追尾奥迪,奥迪车主及同伴遇难,好友:他是家中顶梁柱
3月22日晚,江苏宿迁泗洪县一辆宝马车追尾撞上一辆奥迪车。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时奥迪车内共有四人,一起坐在后座的车主与其好友均抢救

0评论2023-03-25121

存火灾隐患,现代、起亚在美国召回超57万辆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现代和起亚正在美国召回存在火灾隐患的超过570000辆汽车。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在美国召回近568000辆汽车,起亚汽车召回3500

0评论2023-03-25140

何小鹏不要做那个最惨的人
在交出了一份全年亏损额度最高的财报后,小鹏汽车股价意外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过去一年,曾经问鼎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交付量跌出前三,和蔚来差0.18万

0评论2023-03-2576

永达汽车公布2022年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4.25亿元 同比下降42.52%
永达汽车(03669)公布2022年业绩,包括代理服务收入在内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735.2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下降7.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

0评论2023-03-25101

赛麟汽车之死:主业是骗补,副业才是造车
无论成败与否,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大多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好闯荡一番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为了骗取投

0评论2023-03-25105

绿氢电解槽需求大增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
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

0评论2023-03-2582